8 min read

《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》讀後心得

可以自己打造夢幻工作嗎?

《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》的作者是瓦基(莊勝翔),原台積電的副理,在職時工作之餘開始分享讀書心得,是書評部落格「閱讀前哨站」和熱門Podcast說書頻道「下一本讀什麼」的創辦人,下一本讀什麼是我上班通勤中偶然挖到的寶藏。

我對於分享專業知識很感興趣,原本攻讀博士是為了當教授,但是因為家庭因素而被迫中斷,這本書讓我了解夢幻工作是自己打造,不一定要依照別人的腳步走。

從自己出發:認識自己

書中提到,我們可以從過往經驗和身份角色中找到方向。第一步,就是回顧經歷,探索過去讓自己熱愛與投入的事物:

  • 二十歲前你最愛的事是什麼?
    我喜歡玩遊戲、打籃球。尤其是在團隊對抗的遊戲中,我會沉浸其中,享受帶領隊友與思考對手策略的過程,透過知己知彼的方式提高勝利的機會。
  • 哪些事情讓你樂在其中?
    我熱愛分享所學,記得有一次在教會分享人工智慧知識,很多人告訴我,我在分享熱愛的事時眼睛像在發光。除此之外,我也非常享受玩團隊競技類的電腦遊戲,總會從旁觀者角度反思自己的每一個決策,並思考改進空間。
  • 哪些時刻讓你覺得時間飛快?
    在面對群眾分享知識、參與團隊對抗的比賽,以及閱讀新技術並實踐時,時間總是不知不覺地過去。

從以上經驗,我得出幾個結論:

  1. 利人利己的知識分享
  2. 研究新事物的心流體驗
  3. 團隊對抗的大局觀分析

角色與職業的定位

第二步,我列出了自己的身份角色,從中挑選出符合我興趣和長處的三個職業:

  • 主管:打造良好的團隊氛圍,共同面對挑戰,引導團隊夥伴前進。
  • 老師:將知識分享給更多人,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。
  • 分析師:分析賽局中的局勢,帶領團隊走上勝率最高的路徑,並利用程式進行輔助分析。

這三個職業的共同點是:協助他人找到學習的動機,帶領團隊或學生,分享知識與想法。

結合前面兩步驟,我發現自己擅長且喜歡的事有:資料處理、程式編寫、解決科技問題,以及富有同理心的溝通能力。

在學時成績不好可以打造夢幻工作嗎?

找到可以讓自己充滿生命力的事情,並動手去做,就是這個世界最需要的人」,我認為傳統的學科只能大概的分類,沒辦法實質的涵蓋所有工作內容,因此不該以教育給我的框架來看待的工作。

家人、朋友推薦的職涯選擇通常出自安全、穩定和薪資,而我們自己也會有面子的考量。仔細思考,我常常被朋友和家人給影響,有時看到社群軟體或群組聊天,總是會羨慕著別人的職位,我也會希望大家以我的職業為榮,因此迷失了方向。作者透過一些引導式問題來讓讀者覺察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,接下來的章節會說明作者怎麼引導我們找到目標。

以終為始的制定目標

十年願景:想像十年後的今天,你的一天怎麼度過?住在哪裡?做什麼工作?對什麼還有熱情?

  • 2033/06/23 維持早起的習慣,準備早餐給伴侶和小孩,接著喚醒伴侶和小孩享用早餐,開車載他們前往學校和公司後,我也進公司整理今天待辦的事項,利用15鐘與團隊夥伴們立會,下午會利用時間思考目前專案的戰略,傍晚我會接伴侶和小孩回家,做飯給全家吃。到睡前的時間會根據當天決定陪小孩閱讀、創作等,接著一家人到社區的健身房或游泳池運動,睡前與伴侶和小孩彼此分享今天發生的好事。
  • 住在北部三房兩廳的社區大樓裡,車子能開就好。
  • 我主要的事物帶領研發團隊打造可以幫助到社會的服務,工作之餘我會在部落格和其他影音頻道分享新技術,我希望用科技改善所有人的生活。
  • 對於學習新的知識、帶領團隊、以及推廣知識保持著熱情。

兩年封面故事:想像兩年的今天,有一家主要媒體用你當封面人物,大幅報導並刊登笑容滿面的照片。

  • 這是哪一家媒體?數位時代
  • 主題?跳脫從學校學習的框架,某科技主管分享任何人用程式改善生活
  • 為什麼決定要推廣程式和科技?想要分享什麼觀點給社會?
    我在大三時偶然加入了軟體實驗室,透過上網自學的方式開啟了職涯的道路,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程式語言來改善自己的生活,寫程式不一定只是工作,也是一種生活型態,就如同煮飯做菜一般。
要成功達到目標的關鍵,很少是源於外在動機,多半都是從內在動機出發,而內在動機和與生俱來的心理需求有關。

自我決定理論

怎麼讓自己一直保持動力?

透過前半部理解了未來的方向,接下來就是十年如一日的朝著目標前進,紀錄自己的進度可以用子彈筆記方法

  1. 十年願景與兩年封面故事
  2. 年度目標:規劃今年要完成的大目標
  3. 未來日誌:安排未來每一個月的中目標
  4. 月誌:記錄每個月的完成的小目標
  5. 日誌:一個肯定、三個任務、三個感恩、一個檢討

留下紀錄可以用來覆盤,記得我考研的時候,我把每天坐在書桌前的時間記錄下來,好追蹤我在各個科目使用的時間;又或是我在玩英雄聯盟時會去回放失敗的局,找出原因並且在下次改進。

這邊瓦基也提到,要小心完美主義扯後腿,透過下修標準放棄不必要的事情做得開心就好來破解完美主義。

人生就像馬拉松,需要持之以恆;近看則像是高強度的間歇訓練,是由無數個衝刺、休息、衝刺、休息的循環而成。

總結:以終為始的心態創造夢幻工作

作者拋出一些問題讓我思考自己真實想要的目標是什麼,將目標拆解後對未來就不再虛無飄渺,且打造夢幻工作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完成的,適當的拒絕和放棄可以避免繞遠路。

我走學術圈是為了當上教授,因家庭因素而轉換了道路,但是在職場我擔任過講師,也會參與之前實驗室的meeting,這讓我覺得不一定要是某個頭銜才能分享知識,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像是地圖一樣,讓我前方的道路更加明確。

總結來說,這本書不只適合自由創業者,若是將自由創業改成生活或職場中要完成的任務,也可以透過這些概念來達成目標。

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,因為他的每一片羽翼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。總有些人,他們一輩子注定要活到極限,一輩子都想觸碰自己能力的邊界。

刺激1995